每年12艘!老牌船厂发力产能扩张!
日前,日本老牌船厂常石造船(Tsuneishi Shipbuilding)宣布计划在东帝汶建立第三座海外造船厂。 常石造船目前已在菲律宾宿务和中国舟山分别设立了两家海外造船厂,成为日本船企全球化布局的先行者。而选择东帝汶这一新兴市场建立造船厂,表明常石造船正在进一步加大其国际化进程。东帝汶不仅拥有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还具备大量可供开发的劳动力资源,同时文化特质上与菲律宾有相似之处,这为造船厂的长期运营提供了重要保障。
据悉,新厂预计将在2028年后每年建造10至12艘新船,并为当地创造约4000个就业岗位。
常石造船的海外扩张不仅出于产能提升的考虑,更在于应对航运业去碳化转型带来的复杂挑战。随着双燃料船舶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其建造难度和工期也显著增加。常石造船代表董事社长Okumura Sachio明确指出,建设第三座海外船厂旨在维持新船交付数量,同时为企业转型低碳船舶制造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常石已经成功交付了其首艘甲醇双燃料Ultramax型散货船,并计划今年交付41艘新船。这艘创新设计的65,700载重吨甲醇动力散货船,不仅在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上大幅减少,更在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实现了显著优化。这为常石赢得了市场竞争优势,同时也为未来推进低碳燃料船型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常石造船一直以高质量船舶制造闻名,其生产链几乎实现了全流程内制,仅主机部分由外部供应。无论是双燃料船舶还是传统船型,常石的设计和建造标准始终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东帝汶新造船厂的设立,可以看作常石造船在全球化竞争中抢占先机的重要一步。目前,造船业正面临产能竞争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中国和韩国船企在大型船舶市场的技术和价格优势明显;另一方面,环保法规的不断收紧使得全球造船行业不得不加速技术创新。
常石的策略是一种双线并行的方式:通过技术领先巩固高端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利用东南亚的新兴劳动力市场降低成本。在这一点上,东帝汶的选择既规避了中韩市场的正面竞争,又为企业提供了开拓小型散货船的潜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