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对华船舶制裁,日韩船企抢食订单,却暴露致命缺陷!
受美国港口费用上调及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双重影响,日本和韩国航运业可能会获得新的市场机遇,却难掩短板。
1日本造船业“借势复苏”
新船订单与二手市场双线飘红
日本船舶出口商协会(JSEA)最新数据显示,受集装箱船等商船订单增长推动,2025年3月日本船企共接获24艘新船订单,达132.56万总吨(GT),同比增长16.2%,实现三个月内第二次正增长。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月订单量首次突破100万GT,并创下自2024年6月以来的9个月新高。
从船型来看,集装箱船订单当月接获3艘(25.17万GT),终结了连续7个月无订单的窘境;杂货船订单2艘(1.99万GT)。散货船订单16艘(71.34万GT)和油轮订单2艘(34万GT),同比去年均有所下滑。
日本船厂新船订单量显著回升的同时,其二手散货船市场同样表现抢眼。近期数据显示,日本制造的散货船在二手市场交易也活跃,销量持续领跑。分析师指出,随着美国拟对中国造船舶加征港口费和关税,市场购买偏好可能出现转变,这进一步推动了日系船舶的需求。中国建造的船舶交易量则相对低迷。
3月的船舶交易数据显示,当月共有近60艘散货船完成交易。从建造国别来看,日本建造船舶占比高达56%,中国建造船舶占33%,其余11%为韩国建造船舶。
图源:今治造船
Allied Shipbroking估价主管Chara Georgousi指出,好望角型散货船市场近期呈现明显走强态势,其中日本建造的船舶表现尤为突出,自年初以来持续保持增长趋势。
Georgousi分析称:“由于业界正在等待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案的进一步明确,传统上青睐中国建造船舶的买家目前普遍持观望态度,采购决策趋于谨慎。”这种市场观望情绪反而增强了中国船舶买家的议价能力,使其在价格谈判中占据更有利地位。Georgousi进一步指出:“考虑到部分卖家急于处置资产,我们预计很快就会出现确立中国造散货船新价格基准的成交案例。”
美国港口费用也影响到了中国的散货船新订单。船舶经纪公司豪罗宾逊(Howe Robinson)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船厂仅承接了13艘散货船订单,同比减少了130艘。这一数字创下自1993年以来的新低。
在13艘订单中,超灵便型散货船占9艘,灵便型散货船占4艘。该经纪商表示,其中7艘由中国公司拥有和运营,并指出:“中国建造的船只停靠美国港口可能受到制裁,这严重打击了人们对中国造船业的兴趣。”
不过,豪罗宾逊认为,日本今年订单量的增长幅度其实并不显著,之所以在数据上超越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订单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他同时强调,日本船企实际上也面临着交付能力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承接更多订单。
2韩国借造船筹码博弈关税谈判
深化与美方合作
4月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名为《重振美国海事强国地位》的行政命令,以扩大美国在全球航运中的影响力,遏制中国在全球航运中的主导地位。尽管美韩双方关税壁垒仍然高企,但美国仍积极寻求与韩国船企开展合作。韩国造船业将此举视为机遇,把两国在造船领域的合作当作与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的重要筹码。
图源:彭博社
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4月8日晚些时候与韩国代总统韩德洙通话,讨论造船和潜在的能源交易。特朗普称这是一次“伟大的通话”。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安德根在议会上表示:“由于特朗普总统和特朗普政府对造船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我们相信造船业将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谈判筹码。”
今年早些时候,韩华海洋成为首家收购费城造船厂的韩国船企,标志着其在美国市场强劲的扩张势头。本周,韩国最大船企HD现代重工本周与美国两家主要国防承包商分别签署谅解备忘录,表明韩国正逐步深入参与美国造船业。合作方包括费尔班克斯莫尔斯防务公司(FMD)和美国最大军用船舶制造商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HII)。
根据其中一份备忘录,FMD将与HD现代重工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国际海军项目的合作机会。而HD现代重工与HII签署的另一份备忘录,则旨在加强军用和商用船舶制造领域的协作。
尽管美国对中国船舶加征费用可能为日韩造船业带来利好,但日本邮船(NYK Line)首席执行官Takaya Soga(曾我贵也)上个月在新加坡海事周期间表示,日韩船企恐难迅速填补市场空缺。他指出,在特朗普政府计划对涉华船舶征收港口费的背景下,即便日韩企业有意扩大产能,短期内也难以满足美国市场对替代船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