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董氏:“世界船王”接“2”连“3”
董立新:第三代船王?
董建成没有儿子,随着年龄增长,为家族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迫在眉睫。董建华有两个儿子,而令人意外的是董家选择了二公子董立新为接班人。董立新2005年开始担任东方海外执行董事,这是不是意味着他正式接棒成为董家船王的第三代接班人?他的大哥董立均也在“东方海外”担任要职,弟弟接班,局外人感觉是雾里看花。
董立新为人低调,小时很顽皮,不爱学习,读中学时被董建华送到外国读书。到外国后,董立新开始安分起来,最终学成归来。董立新于1993年加入“东方海外”,然后马上被父亲考验,参与当年引起极大争议的北京东方广场项目。任职“东方海外”十几年来,他为人非常低调,鲜有接受采访,据认识他的人称,“他同董建华非常像,也是剪着平头,就连声音和手势都一模一样。”董氏家族自然有他们的道理,有理由相信,未来在董立新的掌舵下,“东方海外”会实现爷爷董浩云的梦想。
董浩云是“世界七大船王”之一,《纽约时报》的说法更具体:“世界最大独立船东。”他留给世界一个最大的商船联合体,留给年轻人“海上学府”的船上教学模式,也留给香港一位最高领导人——他的长子董建华。
董浩云膝下有二子三女,长子建华,次子建成,长女建平,次女小平,三女亦平。董浩云的家教十分严格,他要求儿女们秉承节俭、忠孝等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还鼓励他们积极接受西方进步的思想观念,鼓励儿女们发展自己独特的性格。他要求每个子女都能流利地讲、阅读和书写中、英文,希望他们尽量学习各方面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不断转变。
董浩云一生热爱海洋,并以他的“海洋哲学”来教诲子孙。社会上传说着这么一个故事:董浩云从小钟情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纽约的董浩云办公室当眼处,就是一艘15世纪时郑和的旗舰模型。有一次,船王问他的一个小孙子:“当你看见大海时,你会想到什么?”小孙子一脸天真地回答:“游泳!”董浩云听了后啼笑皆非,于是以教训的口吻对小孙子说:“爷爷看见浩瀚的大海,便会想到如何以这海洋成就大事业!”
船王对小孙子的期望尚且如此,对长子董建华的期许也就可以想象。董建华就是在父亲的“海洋哲学”薰陶下成长,孜孜地实践父亲心愿的家族事业的。他从英国回港后就背负上这份责任。所以,当家族事业两次遇上惊涛骇浪时,董建华情不自禁地洒下了不轻弹的英雄泪。
董建华的妹妹董建平说:“父亲很早的时候便栽培董建华接管家族生意,所以对董建华特别严格。在我们5个兄妹中,除董建华外,其余都在香港的贵族学校读书,唯独董建华要入读中文中学,为的是学好中文。”
董建华在利物浦大学学习,但他却从来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名世界级的富家子弟。当时在欧美留学的富家子弟常常比高级轿车、比出手阔绰、比穿着时髦,而他却始终遵循了父亲的教导:自律、自好、自强。起居饮食没有一样因为自己是船王的儿子而与众不同。
董建华大学毕业后,舆论认为董浩云肯定会安排儿子去美国继续深造,或回香港在董家的海运王国执掌要职,为自己分担经营管理上的压力。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董浩云却要董建华到美国去打工——到通用汽车公司最基层去当一名普通职员。董浩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董浩云与董建华之间有过这样一段谈话,可以看出董浩云教子成才的良苦用心。
董浩云问儿子:“小华,你能明白我为什么要让你进‘通用’吗?”董建华回答:“我明白,因为‘通用’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其总裁阿尔弗德雷·斯隆创立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我想也肯定适用于我们这个国际型的航运企业。我相信,我在‘通用’可以学许多东西。”
董浩云虽然点头同意儿子的陈述,但仍然觉得他理解不深。董浩云说:“小华,我并不怀疑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但我担心你的刻苦精神不够。你不要想到自己有依靠,你必须自己主动去找苦吃,磨练自己的意志,接受生活的挑战,所以你必须全面锻炼自己,从最底层做起。只有先当一名普通的职员,将来才可能明白应该怎样对待你下面的职员,你才能充分考虑学习别人的经验,为将来开创新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董建华听从父亲的安排,在美国勤勤恳恳干了4年。
我们回视董浩云多姿多采的人生,才赫然发现,董浩云在他儿子董建华身上留下了“喜欢远大”和“充满理想”这两种不可磨灭的性格特质。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董建华父亲董浩云是“七大船王”中最大的单一股东,他创下了无数“中国第一”的事业,不过,董浩云在成立大船队之前,亦并非一帆风顺,他花了30年才成为一代船王。
董建华出世时,董浩云在日记里写道:“见到他,我有好多期望!”董建华2岁时,董浩云在儿子的黑白照上题字:“笑迎着……大时代来临。”一个“大”字,涵括了董浩云的事业历程。
这令人联想到董建华最初执掌香港时,也多次提到“大都会”,那时他推荐给人看的书,一本叫做《大棋盘》(前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著),另一本叫做《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无独有偶,都有一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