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jpg

带解缆作业是船舶在靠离泊时最常见的一项关键性操作,它不仅关系到船舶自身安全,更与带缆人员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带解缆操作环节风险系数高,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尽管缆绳伤人事故的前车之鉴不胜枚举,代价惨痛,但时至今日仍然时有发生。2018年有权威机构对20年内船舶带缆事故引起的工伤进行统计,其中53%的事故源于缆绳的断裂,42%的事故源于缆绳从缆桩滑脱,5%的事故来自于设备故障,缆绳断裂造成的工伤事故中占比最大。在海事调查案例中,因缆绳造成的工伤事故中船员带解缆技能、船上缆绳的使用管理、系缆设备的维护保养、作业安全防护措施、航运公司岸基支持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几起缆绳伤人事故案例,探讨如何从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防范此类事故发生。

640.jpg

2017年:11月3日约0130时,马绍尔群岛籍集装箱船“H*”轮在靠泊蛇口集装箱码头5号泊位时,船上二副在艉甲板进行靠泊作业时,被断裂的艉倒缆击中头部后身亡。

2018年:3月4日约1101时,“粤*”轮在进行带拖作业过程中,水手长收完右舷梯后到船尾停留,在参与二副指挥带拖作业时,引缆末端崩断,击中水手长颈部,导致其死亡。

2021年:8月30日约2235时,“T*”轮在俄罗斯卡夫卡兹南锚地过驳货物过程中,使用绞缆方式将向前移动时,后倒缆从船侧开放式滚轴导缆器中弹出,扫到大副头部,导致其死亡。

2023年:7月2日2333时,“弘*”轮在靠泊码头过程中艏缆发生断裂,击中一名正在艏楼甲板操作绞缆机的水手头部,造成该水手颅脑严重损伤。

事故原因分析

缆绳断裂、回弹是造成船员伤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涉及船员操作不当、缆绳及系缆设备质量不合格或维护保养不到位等方面。事故原因的背后,我们可以从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几个方面探寻问题根本所在。

(一)人为因素

1. 船员安全意识淡薄

不少船员对带解缆作业中的风险并没有足够的认知,存在诸多不安全行为,如仅凭经验操作而未严格遵循相关操作规程,未按要求穿着劳保防护用具,安全站位不合理,随意站在缆绳反弹危险区,对危险标记熟视无睹,对他人不安全行为未及时提醒等。

640.png

640.png

2. 船员知识技能不足

对于新上船航海资历较浅的水手或新提任的驾驶员,带解缆操作、缆车操作或现场指挥方面经验不足,如果没有经过切实有效的培训和锻炼,带解缆过程中往往时间紧节奏快,缺乏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会导致船员心理紧张,手忙脚乱,容易出现工作疏忽,未能及时预判危险,最终酿成事故。

3. 船舶靠离泊带缆操纵不当

船舶在靠离泊时,用车、舵、锚等配合不当,驾驶台与船艏船艉之间、船舶与码头之间带解缆配合不协调,指挥不当,出缆位置、长度、角度不合理,缆绳缠绕不均发生卡死等原因,也是造成缆绳断裂的主要因素。

640.png

640.png

640.png

640.png

(二)设备因素

1. 缆绳质量不合格

根据《船用产品检验规则(2018)》,缆绳未列入持证目录,未强制要求持有船用产品证书,个别船舶所配备缆绳质量不详,或者使用年限过长未及时更换,造成缆绳强度不符合要求。

2. 缆绳和带缆装置缺乏维护和保养

船员未正确维护保养缆绳和系泊设备,比如未正确存放缆绳,缆绳放置在甲板未进行遮盖导致太阳照射加速缆绳老化,随意堆放缆绳造成与油、油漆等接触发生反应降低缆绳强度。船员未定期检查缆绳,未及时更换达不到强度要求的缆绳,未按要求对绞缆机、导缆转轮、导缆孔等进行维护保养,造成缆绳摩擦力过大,也是导致缆绳断裂的主要因素。

640.png

640.png

3. 带缆设备故障

船舶因维护保养不当在靠离泊时绞缆机发生设备操作失灵等故障,导致船舶在收放缆过程未能及时收放缆绳,导致缆绳出现受力过大或不均,也是导致断裂的因素之一。

(三)环境因素

1. 天气水文因素

恶劣天气也是导致缆绳伤人事故发生的间接因素之一,如系泊时在强吹开风作用下,会增加缆绳负荷,或缆绳受力不均匀,易发生断缆事故。此外,涨落潮及涌浪摇荡也可能引发断缆事故。

2. 其他不安全因素

如船舶建造时未装配足够的导缆装置,导缆装置设计不合理,或船员私自对设备装置进行非法拆除、改装等。此外,带缆区域无设备操作说明或安全提醒标识,甲板湿滑未采取有效防滑措施等。

(四)管理因素

1. 船员聘用把关不严

航运公司在聘用船员时,特别是聘用长时间未上船工作和新取得证书的水手、驾驶员时,未将船舶系、解缆绳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缆绳辅助船舶系离泊操作要点等内容作为相应船员业务考核的内容,个别公司仅由综合办(非航海类专业)人员查看持证情况直接聘用。

2. 船员安全操作培训不到位

个别船舶未有效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对带解缆安全知识培训流于形式,仅仅做一些台账记录而未实际培训,部分船舶虽然开展了培训,但未针对相关操作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对新上船船员或新提任驾驶员,船员在不了解新环境、不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的情况下,容易给事故隐患埋下伏笔。

3. 岸基支持不够

在事故调查中发现,有些航运公司对船舶的岸基支持存在不少问题,如为节约成本,缆绳使用年限很长或已明显老化却仍在使用,或直接购买二手缆绳;公司未安排安全监督人员登轮检查指导、未配备足够即时通讯设备、未提供足够的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等。

安全管理建议

缆绳断裂引发的事故有其自身特点,管理公司可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1. 加强聘用船员业务考核

航运公司在聘用驾驶员和水手时,应由公司海务主管针对船舶系、解缆绳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使用缆绳辅助船舶系离泊操作要点等内容进行业务考核,并提出专业性意见供综合办(或人事部门)参考,综合办(或人事部门)根据海务主管考核结果综合考虑是否聘用相关船舶,针对业务不熟练的船员在船员调令明确相关培训事项。

2. 加强船员业务培训和警示教育

航运公司岸基管理人员和船长应高度重视带解缆安全操作培训,培训过程中要突出重点,详细讲解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培训对象不仅局限甲板部船员,其他参与带解缆作业的船员也要参加,确保船员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要点以及系解缆区域的避险事项。

公司管理人员和船长应及时收集缆绳断裂导致事故发生的典型案例,以定期和在新聘用船员时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提醒船员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时刻保持安全意识。

3.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船舶靠离泊时,船长应督促船艏、船艉人员佩戴安全帽、穿着工作服、工作鞋,作业前检查缆绳和绞缆设备是否正常,对系解缆作业的每一个细节要提前分析到,大副、二副要承担起现场管理与指挥责任,监督检查作业船员防护工作落实情况。

4. 加强系泊设备维护保养

合理规范的检查和正常的维护保养不仅有助于延长缆绳和绞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率;船长应指定专人妥善存放缆绳,避免无遮盖暴露和接触油、油漆等,定期对缆绳进行换头使用,对绞缆机、导缆孔、导向滚轮等设备的除锈、刷漆、加油等维护保养,缆绳检查不仅从外观对缆绳刮痕及老化程度,还应关注缆绳内部尤其琵琶头的破损或老化程度。

5. 强化航运公司岸基支持

航运公司应及时予以岸基支持,指导船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头使用或申请购买换新,在采购缆绳时应购买持有船用产品证书或经船检机构检验合格的缆绳,科学配备缆绳种类和数量。岸基人员登轮检查时除了关注传统的事故隐患外,对带缆区安全隐患、缆绳损耗、系泊方式、船员带解缆知识和实操能力等也要进行检查、考核、讲解和指导,督促船员提高安全意识,切实履行企业主体责任。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